欢迎关注内蒙古文化产业网站!
盘点 | 文化产业重要政策回顾
───
2019-01-10 10:14    来源: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字体: 】    打印    

2018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政策汇总.jpg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462亿元,较2004年增长9.3倍。我国文化产业可以定义为“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驱动和指导。回顾四十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日趋完善,在新时代下也涌现出了诸多新特点。

政策催生文化产业时期


1978年到1987年的十年间,是文化产业政策催生文化产业时期。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一时间各行各业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政府开始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文化活动。

 

1980 年,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贯彻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精神,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再次确立了文艺工作“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方针。这是我国当代文化政策极具特色的转折点,文艺工作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1984年,开展“以文补文”活动, 国家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利用知识举办讲座、设计广告, 对报社和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以此来补贴文化经费, 为更好地开展文化服务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这些政策激发了文化创作的热情,丰富了文化活动的类型,为文化活动发展为文化产业做了铺垫。


政策培育文化产业时期


这一时期,各类文化产业政策相继出台,文化政策以引导和培育市场为主。国家开始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988 年,文化市场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娱乐性文化开始萌芽,广州开设第一个音乐茶座,上海和广州开始引进录像机并开始大规模生产。

 

1991 年,“文化经济”出现在《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同年,“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之道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推出诸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有力地鼓励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劲头。

 

1998年,在国家文化部设置了文化产业司,在政府职能中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其中。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逐渐放开对文化活动的监管,并开始引导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迈进。


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各类文化产业政策开始密集出台,文化产业开始形成,并逐步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地位。

 

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概念在文化产业政策中正式运用,并首次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将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2001年3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中,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被确认,文化产业开始和文化事业共同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将文化活动分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方向,这一举措被称谓文化产业的“二分法”。此后,相关部门开始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同年 6 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制定了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运行的总体方案,将文化体制改革推向新的发展矩阵。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时期,广电和新闻出版单位开始依据“创新机制、面向市场”的转型方针进行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制改革。同年,政府开始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关于文化内涵和外延的统计政策也在这一时期萌生,如 2005 年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文件,文件汇总了文化产业的财务状况和就业人员等指标现状。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这是我国首个关于文化发展的中期规划。同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这是中国文化产业数据的首次亮相,此后的文化产业发展终于进入了有据可依的时代。2006 年还出台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产业政策,如国务院致力于管理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产业部提出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动漫原创行为,推动动漫产业链业态的形成和成熟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8年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文化系统产业工作会议,总结了之前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成果和经验,规范了文化产业发展“又好又快”的标准。2008 年也是广电行业转企改制的关键性一年,截至 2010 年,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工作。这一时期的文化产业政策开始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倾斜,产业组织逐步优化。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长期规划一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标志着文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把文化产业列入到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中:

 

2012年,《“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指出,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略的重要组成都分,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政策开始密集出台,层次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的日益深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国家开始培育具有发展后劲的文化产业,并出台多项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


十八大以来,跟文化相关的新闻越来越热:文化消费需求日趋旺盛,成为新兴消费热点;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品牌逐步树立……从2012年以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7%,显示的是文化产业兴旺发展的趋势,更是指向中华优秀文化复兴的未来。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政策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文化产业政策新特点


1.形成覆盖体制、人才、金融、融合的全面扶持政策。


现阶段我国运行的文化产业政策涵盖体制建设、人才培养、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和产业融合几大方面,基本构建了一条多部门协调、党和政府全面扶持的政策联通网。国家开始出台先关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贸易,旅游等产业的融合。


2.国际化竞争趋势明显,“一带一路”盘活政策困局。


经过 30 多年的运作与发展,经济和财政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体制化改革孵化出的大型公司为文化产业“走出去”争取了价格优势,健全的产业政策为我国在国际文化战略部署中捍卫了话语权。文化部出 台 的《“一 带 一 路”文 化 发 展 行 动 计 划( 2016—2020 年) 》等政策,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


3.数字文化创意政策激发“文化 +”潜能,唤醒产业新发展。


文化创新是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主线。2017 年“数字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互联网+”持续带动文化产业不断向“文化+”的方向拓展。


文化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1.供给端与消费端两端发力,双轮驱动增质量


目前,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仍然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从文化供给方面看,未来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仍需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盘活呆滞供给、清理僵尸供给;从文化消费方面看,加快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出台政策营造消费环境、推动建立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


2.国家文化安全政策将受重视,文化走出去更繁荣


在文化全球化交流和贸易的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不仅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成正比,而且与文化产业的国际贸易化程度成正比。


因此,在未来文化产业政策设计规划上,不仅应该注重我国文化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政策优惠,更应该注重国家文化安全的保护,确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文化发展观,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快国家文化外贸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的建设。


3.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市场配置作用加强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仅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坚实后盾。


因此,在坚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基本底线的前提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构建将仍然是未来文化产业政策的重点工作。一方面完善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市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加快建立完备高效的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要素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高效运转。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能力。



主办:内蒙古文化产业促进会    监管: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邮编:010010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蒙ICP备18005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