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内蒙古文化产业网站!
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研究高质量发展
───
2020-03-20 16: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 】    打印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直指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越来越多,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同样亟须以“高质量”作为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回应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的跨学科专家学者,在理论上系统、翔实地梳理、译介了国际学术界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叉探索和理论创新,为高速增长的文化产业及各个细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如今,文化产业研究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与质量显著提升,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持续增强。

 

  当下,学术研究的质量相对较低,仍然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文化产业有专业无学科。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归属、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劳动力市场指向等方面因校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文化产业学”得以确立所必需的学术史、理论体系、方法论等要素均要由其他学科供给,这就给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其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匮乏。在现行科研体制下,学术界并不“缺少问题”,但缺乏做实做深做透的理论研究。其三,文化产业的外延不断从原有的媒体、艺术、设计等向外拓展,与众多行业深度融合。因此,文化产业的业界实践在科技的迅速迭代下飞速发展,而在学术理论研究上则显得有些滞后。其四,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成果较为散乱。以“文化产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容易陷入大而空泛的怪圈,而一旦具体到某一问题,研究者大多回归其他学科门类,不乏精深研究,却罕有理论创新,在话语体系上仍然以引用西方既有理论为主。

 

  由此观之,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呼唤学术界去直面它们,并寻找破解路径,为产业实践提供养分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日益活跃,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经济规律迫切需要自信、自为、自足、自洽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来构建文化产业理论,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文化产业学科定位,注重人才培养。一方面,依托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归属的管理学学科门类,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建制化水平,大力压缩专科、本科阶段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引导其专业建设向具体细分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倾斜。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增加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和博士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而为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提供后备力量保障。

 

  第二,建构更密切、更广泛、更深厚的学术共同体对话机制。同行的交流、评议、合作是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化产业研究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门类的几十个一级学科,研究者数量众多,但学术语言和学术范式差异较大。要尽快促成文艺、影视、新闻、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一级学会下设文化产业领域的二级分会,建立跨学科学术团体的联席会制度;倡导综合性人文社科类刊物、高校学报等开设文化经济、文化管理等学术专栏,创建聚焦文化产业核心研究领域的学术刊物,提升已有栏目和刊物的学术水平,形成高水平学术发表阵地;应大力鼓励我国学者在文化管理、文化贸易、文化政策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成果,这有助于建立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第三,要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密切配合的研究局面。吸引更多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

 

  第四,鼓励不同范式、不同目标的学术研究并举。以高水平研究为基础,将高屋建瓴的战略研究、深入思辨的理论研究、精致入微的微观研究、面向现实的应用研究等结合起来,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重点文化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建设高水平的文化企业案例库。

 

  总之,学界需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既要强化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的智库职能,更要深入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持续迈进。

 

  (作者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主办:内蒙古文化产业促进会    监管: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邮编:010010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蒙ICP备18005618号